當前位置:

王越院士:弘揚中華優秀文化 促進科技發展




  9月8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越教授在“2007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院士/專家學者系列拓導報告會”上作了題為“弘揚中華優秀文化 促進科技發展”的報告。王越院士在報告中闡述了自己對中華優秀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并從中華傳統哲學的角度就科學技術發展與文化理念的關系進行了分析和闡述,提出了取得科學研究新發展、技術重要創新成果所必需的重要條件。
  
 

王越院士 1956年畢業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

  報告中,王越院士首先談到在人類生存進化中要善待三大關系,即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及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生命的關系。他指出,人類及社會進化的核心因素可概括為“文化”的發展。文化是人類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其中,精神文化的積累是解決三大關系的基礎,也是解決人類生存和進化問題的基礎。伴隨著人類社會進化機制的不斷發展,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已經由過去的靠主要“物質性”的資源轉變為“技術及文化”的發展和競爭。
  王越院士認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她支持和創造了古代的文明和輝煌,也支撐了近代中國由衰敗渡過危機階段,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精神支撐和智力保證。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弘揚發展優秀文化是國人共同的歷史責任。他引經據典,深入淺出,運用大量豐富生動的實例,重點闡述了中華倫理道德和哲學文化的精要部分。他指出,中華文化的超越性及和諧本質構成科學性及前瞻性的理論框架,吸收了其他文化的精華開放式地發展,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促進社會發展的實際意義。
  以中華優秀哲學文化和中華復興的內涵為理論基點,王越院士指出,在當前科學技術發展中,要超越“有”,掌握“無”,利用科學的思維方式,注意對“現有”“現存”現象后隱藏真理的發現和利用,解除科技難題;要“無”中生“有”,“有”中生“無”,“無”“有”轉移,“有”“無”轉換,注意利用隱蔽的深層次相反相成關系;不被現有規律束縛,超越現有規律,發現隱蔽的“無形”真理;在發現科學規律和實現技術發展突破的過程中,還應注意隱蔽的約束條件;應努力奮斗,建立起我國“基礎科學”“應用基礎科學”“應用研究及產品開發”三個層次主體結構的科學技術體系,落實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發展戰略。
  王越院士指出,科學研究要發展、技術要創新,一是對環境的敏銳觀察,具備發現問題、歸納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有較寬領域的扎實的科學技術知識基礎;三是靈活運用科學規律的基本技術方法解決難題的能力;四是有堅忍不拔、克服困難的毅力和冷靜沉著的心態,有敢于承擔風險的進取心和真誠合作的精神。
  
 


  (編 輯\侯其鋒 供 稿\程霞 圖 片\林鑫)

來源:http://www.xde6.net/news/news.asp?id=23715